社交恐惧的背后
时间:2014-12-24 15:24:32 来源:海南润心心理咨询中心 点击:7344次
钟先生32岁,是一名客户经理,工作出色,但与人交往时总是非常紧张。起先被诊断为社交恐惧症,可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害怕社交是为了回避 近10年来,钟先生觉得自己头脑不清,像生活在梦中。他还觉得自己的牙齿既黄又难看(说他的牙齿像母亲,她的牙齿也不好看)。与人交往时紧张(与异性和领导交往时更明显),担心别人看到自己放不开并嘲笑自己,因此回避与人交往。如果身边坐着一个人,他更恐惧、紧张、脸红、大汗淋漓、局促不安,认为自己的紧张会导致别人的紧张而影响别人,深感痛苦。见客户时也紧张、恐惧,甚至不敢迎接对方的目光,严重影响了工作。 6年前他在一家综合医院被诊断为“社交恐惧症”,通常社交恐惧症并不难对付,然而经治疗后他的症状虽稍有好转,但仍存在。 心理分析:从医学诊断层面分析,钟先生患的是社交恐惧症;但从心理层面看,不止于此。症状是有功能的,就像发烧可以增加人的抵抗力,焦虑和恐惧可以使人避开危险场景。钟先生与人(尤其是喜欢的异性)交往时的紧张、不自然使其产生回避行为(以回避并压抑对对方的爱,使自己的爱永远不会遭到拒绝,避免因此可能产生的分离性痛苦);但正常的人际交往并不会导致危险,故而他真正回避的可能是内心压抑的愿望,这时,交往对象只是一个替代物,交往场景也并非他真正所恐惧的。 2 怕与妻子亲密 钟先生正常工作一年后,应家人的强烈要求相亲结婚,但婚后夫妻关系出了问题。他总是不敢太放松,时刻想控制自己的思维与情绪,一度以为社交恐惧复发了。他怕给妻子打电话,怕与她呆在一起,怕谈亲密话题,也不敢运动,“因为运动就会想到性,随之烦躁”。 心理分析:患者想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这是无意识地试图阻止唤醒被压抑的潜意识的愿望,因为当被压抑的愿望出现在意识中时,必定招致理性的批判、道德的焦虑。但由于被压抑的愿望在强烈地寻求表达,故而他事实上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周云飞说,“患者怕谈亲密话题,不敢运动,‘因为运动就会想到性,随之烦躁’”,据此可推测,患者被压抑的、同时强烈寻求表达的是性和爱的愿望。 3 食欲减退不敢进食 半个月后,钟先生明显消瘦,食欲减退,声称一想到吃饭,就想到母亲的牙齿,于是恶心想吐,不敢进食。“晚上禁食时又会想到性,很想哭出来。不敢在床上发信息,否则会觉得满地都是牙齿,向自己压过来”,还说不敢碰触黑色的塑料袋,尤其是装垃圾时。 心理分析:对于钟先生,显然食欲表达着性与爱。他在诉说这些时,联想到的是童年时母亲特别疼爱自己,“想吃什么母亲就给吃什么”,自己“太依赖母亲”。可见,他的被压抑的愿望应该与母亲有关。患者9岁时看到母亲的牙齿觉得“恶心”、不敢进食,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反向形成的结果:用讨厌代替喜欢,用恶心来压抑强烈的愿望。 4 对爱的恐惧 一天,妻子见天气变凉,买了件毛衣送到丈夫的单位,钟先生当时突然感到烦躁不安、恐惧紧张,马上把妻子赶回去。当时天色已晚,妻子非常委屈。其实钟先生内心非常感动,然而“当家人关心我时,我会感到莫名的恐惧和紧张。我不知为什么。我其实很爱自己的小孩,但我平时故意不去关心她,因为不管我心里多么想关心她,但我就是无法做到”,“我一直为此非常苦闷,因为我感到我不能对别人付出爱(包括亲人),也无法或只能勉强接受别人对我的爱,否则我会不舒服,担心失去控制。所以多数时间我刻意不和家人在一起。但这一切都会让我痛苦万分”。 第二天,钟先生应妻子的要求接受心理治疗。坐下后他焦躁不安,说很想说出一句话,然而烦躁了10多分钟后仍说不出来,而且痛苦异常。妻子实在无法忍受,责备他:“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而已!要说就说,不说我就走了!”但他死死抓住她的衣角不让她走。最后,医生让他将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经过很久的痛苦挣扎,他终于写了下来,但字迹几乎无法辨认。经过妻子的仔细核对与辨认,原来是“娘,我爱你”、“娘,我对不起你”。心理医生让钟先生自己读出声来,他一边用一只手指压住牙齿,一边用几乎听不清的痛苦的声音读了出来,然后“感觉好了很多”。 心理分析: 从患者的两句话中可看出,因为“娘,我爱你”,所以“娘,我对不起你”。可见钟先生内心挣扎着的深深的道德焦虑!爱是一种罪过,他“担心失去控制”!当这些被说出来以后,被压抑的愿望挣脱了道德的压制,被带到意识层面,通过读出声来,本身就是一种释放,痛苦随之减轻。 5 意识到恋母情结使他放松 钟先生慢慢意识到,其实自己有恋母情结,这可从童年回忆得到证实。但他的潜意识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可耻的,因此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当与人交往时,这个被压抑的愿望被唤醒,他于是无意识地通过社交恐惧来回避。但由于被压抑的愿望在强烈寻求着突破,所以当他“对别人(包括亲人)付出爱,或勉强接受别人对我的爱”时,也会唤醒他的潜意识的愿望,导致冲突与痛苦,形成了对爱的恐惧。钟先生用罪恶感来取代未实现的欲望,然而,这种被压抑的欲望转换成焦虑,导致婚后夫妻关系出现问题,这种焦虑也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给他带来新的压力。 恋母情结在男性的不同年龄段都会存在,通常3—6岁最明显,长大后会慢慢转移到其他异性身上。钟先生将恋母情结固化,影响到成年后的生活;但如果一个人没有产生过恋母情结,他长大后将很难爱人、并发展一段亲密的关系。 钟先生明白了内心深处的“恋母情结,他意识到恋母情结是童年时代很正常的情感,从而开始接受它而不是排斥它;这也是对钟先生进行心理与行为调节的前提,否则效果会有反复、而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的确,经过数次精神分析治疗之后,钟先生不那么怕与人交往了,夫妻关系也在逐步好转。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10-2030 ruix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润心心理咨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万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