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问题

★恐怖症的鉴别与行为咨询

时间:2014-12-24 15:47:17 来源:   点击:7850次

1 恐惧症的定义    恐怖症或称恐怖性神经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病人对某种特定的客体或处境或与人交往时而发生强

1.恐惧症的定义

  恐怖症或称恐怖性神经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病人对某种特定的客体或处境或与人交往时而发生强烈恐惧,并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来解除这种焦虑不安。

患者往往心里明知没有必要害怕紧张,但偏偏无法克制,伴随情绪焦虑不安,会出现面红耳赤、心悸、出汗、头晕、心跳加剧等植物神经失调症状。

【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2:恐怖症的特征:
1.患者对某种场合存在的客体发生强烈恐怖,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又无法控制,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植物神经症状。
2.一定有回避行为,愈是回避说明病情愈重。
3.因为要回避则常影响正常的生活。                         

3:恐怖症的表现

恐怖症的表现有多种形式,但常见的是对物体、场所及社交等方面的恐怖。 

1.单纯性恐怖症(simple phobia)
    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儿童时期常见。成人如对动物的恐怖常来自于童年时代,可表现为对某种特定的物体或进入某处境,如蜘蛛、蛇或高处、黑暗、幽闭、空旷处、雷雨等发生恐怖。如对雷雨恐怖者,不仅雷雨时变得恐怖,而且对可能发生雷雨的天气,如阴天时,也可能感到强烈的焦虑不安,甚至为了消除焦虑而主动离开这个地方,以回避雷雨发生。

2.广场恐怖(agoraphobia)
 不仅指对公开场所发生的恐怖,而且感到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担心不易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的焦虑。这种地方包括公共汽车站、火车站、书店和超级市场,以及理发室的坐椅上、剧院和电影院当中的一排的坐位上和任何不能迅速离开的地方。因此,这类患者常喜欢呆在家里不敢出门,免得在公共场所感到焦虑不安或烦躁。

3.社交恐怖(Social Phobia)
 较上述二类型少见。主要在社交场所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进一步影响他的姿势或操作。因此这类患者不敢在公开场所讲话或书写、吃饭。常见的有赤面恐怖,有的病人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对视恐怖。

  恐怖症和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有关。和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样,在现代社会中恐怖症发生率有明显的增加势头。知识和信息的大量增加有时会伴生空虚和精神脆弱。专家研究显示,20世纪60~70年代出生,拥有高学历,已经踏入工作岗位,并且事业小有成就,在办公室从事管理工作,工作认真、勤奋、有前途的人最容易得心理疾病。这个调查结果和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结果相似。

【产生病因】

  从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社交恐惧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总是走不出过去重复的泥潭
  其实,社交恐惧症往往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长期形成的。往往可以发现,这些来访者从小就有一些适应不良的表现,在社交上有一些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随着年龄的长大而自然解决,而总是一遍遍重复旧有的模式,令来访者十分痛苦。这是怎么回事呢?

  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解答这个问题,比如,人口腔里有了溃疡,总会用舌头一遍遍舔它,即使又疼一遍也还是总这样做,为什么?是为了想要修复它。人的成长历程也是一样。有社交问题的来访者之所以一遍遍重复旧有的模式,也是因为他们在想:“再这样做一遍可能就会成功吧!”可是再这样做一遍往往还是失败。要走出过去重复的泥潭,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对自己的生活模式逐渐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领悟,这样才可以使伤疤最终愈合。

2.总是压抑是为何

  有一个比喻,说人的心理好像一座冰山,露在上面的只是一小部分,在水面以下的才是最大的部分。人把一些自己不愿接受的东西压抑到潜意识里,就好像冰山在水面以下的部分一样。那么,压抑的是什么呢?压抑的是一些自己不愿面对,甚至根本意识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被压抑到水面以下,在暗中对人的心理起着不可小看的作用,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潜意识。认识这些潜意识,它也就不会再以症状的形式来表现。对社交恐惧的来访者来说,了解自己的各个方面,使潜意识的东西浮上意识,社交恐惧也就相应的好转。  

3.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致病有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结构、兄弟姐妹情况,都对社交恐惧的发生发展起着一定的功能。在家里总是受到批评、得不到爱的孩子,长大了容易不信任别人,发生社交问题。还有很多情况也会对社交问题的产生有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来访者表面上是社会适应良好的,但缺乏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只能与人在表面层次交往,这是一种隐性的不能融入社会的表现。这种人虽然可能不是社交恐惧,但在社交上也会有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也与他所生长的家庭有关。  

4.社交恐惧来访者的认知和情绪
  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精神分析治疗重视情绪,针对情绪做工作,由情绪也涉及认知。社交恐怖的来访者往往有比较强烈的自罪感,往往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总之没什么好的地方,感到消沉。但他们又会认为自己在某些重要方面比谁都强,非常优秀,别人都不如他。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面有一个自卑的问题。因为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也因为自卑,就需要自傲来补偿。还有很多心理机制,因人而异。

社交恐惧的原因很复杂,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做一个引子。要解决社交恐惧的问题,还需要到专业的心理医生那里做正规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人类自从在地球上存在以来,就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形成了交往。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又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特别是办公室中的女性,可能需要和重要人物交谈,可能会在公众场合发表观点,可能会出现在谈判、酒会、晚宴等各种社交场所。但是,你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退却,或硬着头皮去了,却因表现失态而让大好机会白白溜走。你懊恼、后悔,可是当下一个机会再出现的时候,你又开始胆怯、犹豫、心慌、手颤,久而久之,自信心在一次次窘态中消耗殆尽。我就遇到这样一位来访者。

社交恐惧症是以焦虑、恐惧和自闭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我封闭、不敢交友、害怕社交;有社交的欲望而得不到满足,由此而产生焦虑、孤独;不敢面对挫折,由此而逃避现实,觉得只有躲在没人的地方才安全。但是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而手足无措,而且还表现为不能在公众场合打电话,不能在公众场合和人共饮,不能单独和陌生人见面,不能在有人注视下工作等较为极端的行为。在这种恐惧、焦虑的情绪出现时,还常伴心慌、颤抖、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据统计,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为社交恐惧症所苦,但就诊者寥寥无几。许多患者因长期处于人际关系障碍及社交能力丧失的情况下并发了酒瘾、毒瘾或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我们每天都要同人打交道,怎么可以将自己孤立起来呢?

社交恐惧症的成因:

  ①生理原因。2000年在上海召开了有关社交恐惧症的研讨会,主讲人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西汉先生说,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②心理原因。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

 ③家庭原因。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④社会原因。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
恐怖症(Phobia,phobicneurosis)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77‰,我国各地调查患病率的平均值为2‰左右。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Slater等(1977)报道患者的一级亲属中,20%的父母和10%的同胞患神经症,认为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也有人指出:至今尚无证据表明遗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二、性格特征: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含羞、依赖性强和内向。

三、精神因素: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

  对特殊物体的恐怖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恐怖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的焦虑的象征作用和取代作用的结果。条件反射和学习机理在本症发生中的作用是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分类

 成人单纯性恐怖症来源于儿童时期曾有过的体验,如儿童对动物的恐惧,害怕黑夜鬼怪、暴风雨或雷鸣闪电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青春期消失,但当人体受到疾病的折磨而变的软弱或被新的精神刺激所诱发,过去经历过的恐惧就可能再现出来。

   有些儿童的害怕是受父母亲或其他儿童的影响。恐怖症的遗传学认为,场所恐怖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同情感性障碍有密切的关系。有报道广场恐怖症患者的家属中有19%的人患有类似疾病。恐怖症患者具有一定人格特征,如害羞、被动、信赖、焦虑等。

 恐怖症的中心症状是恐怖,并因恐怖引起剧烈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因恐怖对象的 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社交恐怖
  主要是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总是不愿从安静的会场走出,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从不与人面对面就坐,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赤颜恐怖是较常见的一种,病人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有的病人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2. 单纯性恐怖
  单纯性恐怖是常见的一种,儿童时期多发。如对蜘蛛、蛇或高处、黑暗、雷雨等发生恐怖。对雷雨恐怖者,不仅对雷雨觉得恐怖,而且对可能发生雷雨的阴天或湿度大的天气也可能感到强烈的不安。甚者为了解除焦虑主动离开这些地方,以回避雷雨发生。 

3. 广场恐怖症
  不仅对公共场所恐怖,而且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难以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这些公共场所包括火车站、超级市场以及理发室和影剧院等。因此这些病人常喜欢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以免引起心神不定、烦躁不安。 

4. 旷野恐怖
  患者在经过空旷地方是就发生恐怖,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不安。因此病人怕越过旷野,严重时害怕越过任何建筑,如害怕跨越街道、桥梁、庭院和走廊等。此外还有闭室恐怖者害怕较小的封闭空间,如怕乘电梯、地铁火车、客船等。患者多呈慢性起病,可持续多年,但多逐渐有所改善,一般起病急者易缓解。
临床表现

 恐怖症通常急性起病,以面对某一物体或处境爆发一次焦虑发作为先驱,患者虽知这种恐怖是过份和不必要的,但不能克制,不接触或脱离所恐怖对象时,则表现正常,因此,常伴有回避行为。

恐怖对象可归纳为三类:

一、处境恐怖:对街道、广场、公共场所、高处或密室等处境恐惧,因此不敢出门,而回避这些场所。

二、社交恐怖:对需要与人交往的处境感到恐怖而力求避免,如与人交谈等。    

三、单纯恐怖:如对针、剪、刀、笔尖等物体发生恐怖时称锐器恐怖;对猫、狗、鼠、蛇等动物发生恐怖称动物恐怖。 

对动物恐怖表现为:对某一类动物的恐怖。 

对特异处境的恐怖表现为:如高处、黑暗、幽闭、学校。 

对疾病恐怖的表现:如对癌症、梅毒、结核、心脏病等疾病的恐怖。

病程和预后 

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一般经数年后可逐渐好转或痊愈。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一、某些特定对象可引起强烈恐怖或焦虑不安,并竭力回避。患者认识到这种回避反应是不合理和不必要的,但不能摆脱。 

二、自知力良好,要求治疗. 

三、妨碍了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四、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病程至少为3个月。 

五、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及伴发于其它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恐怖症状。  

咨询方法


一:行为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方法有系统脱敏疗法、骤进的暴露疗法、计划实践法和生物反馈疗法。 

二、药物治疗: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能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行为矫正。

社交恐惧症的自我调整方法

【自疗方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认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6、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思考,不断总结自己才能够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自我检测】

  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了社交恐惧症呢?医师指出以下三点来做自我检测:

  一:会因为害怕在别人面前觉得害羞或不好意思而不和他人说话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吗?

  二:不愿意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吗?

  三:你害怕别人觉得你愚笨或担心看起来很害羞吗?

  如果以上三点中你有其中两点的情形的话,就有可能是患了社交恐惧症;如果这些情形已经让你想躲在家里,不愿意和任何陌生人接触,你可能就需要接受咨询或治疗了。

  治疗社交恐惧症可以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部份,病况较轻微的人只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医师会为病人做心理建设并在咨询的过程中了解病人产生社交恐惧症的主要原因为何,从症结点加以开导,帮病患建立起自信心。若是病情较严重,医师则会配合药物治疗。

  有些人讨厌面对人群或是害怕面对人群,他们不只是觉得害羞、不好意思,而是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这种对社交生活和群体的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和社交障碍称作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但是为了自己个性上的内向、害羞而苦恼和真正患了社交恐惧症是不一样的,社交恐惧症的患者通常对群体的看法都是很负面的,除了几个亲近的人之外,他们很难和外界沟通,这些人无法主动走出自我的世界,也不愿意加入人群。这些人在人多的地方会觉得不舒服,担心别人注意他们、担心被批评、担心自己格格不入,情况轻微的人还是可以正常的生活,情况严重的话却会造成生活上的障碍,导致无法正常求学或工作。

  社交恐惧症已经是在忧郁症和酗酒之后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而且因为现在人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所以罹患的人数有愈来愈多的趋势。而且对医生们而言,要治疗这些病人的困难不在于患病的人愈来愈多,而是患了社交恐惧症的人常都因为害怕或是不愿意接触陌生人,或是怕被贴上「有精神病」的卷标而不愿意就医。  

恐惧症的传统治疗方法

1):心理疏导方法进行恐惧症的治疗
 通过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心理疏导,会帮助您分析您的问题,您的困惑,您的恐惧到底来自何处,从更深的层面来剖析人性,让您从恐惧中跳脱出来重新审视自己,让您真正的成长起来,从而达到根治心理疾病的目的。

2):行为疗法进行恐惧症的治疗
   行为疗法是本症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有系统性脱敏、暴露疗法或冲击疗法。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性或渐进性训练,通过等级性的恐怖情景一步步地进行脱敏,使患者逐渐克服对物体或处境的恐怖。

3):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进行恐惧症的治疗

    通过生物反馈仪,治疗师带领你在轻快的音乐中调节你的呼吸,放松你的肌肉,从而让你心中的紧张情绪慢慢地舒展开来,并且让你在放松中认识你的紧张、恐惧情绪,进而消除你的恐惧。

4):催眠疗法进行恐惧症的治疗

    应用催眠治疗来对抗面临恐惧处境所产生的紧张、焦虑反应。训练患者应用自我催眠法,在催眠的气氛中鼓励患者面临恐怖处境时保持肌肉松弛,以期对抗。

5): 身心平衡减压训练来改变恐惧状态,达到治疗目的
    恐惧最显著引起的是紧张情绪,进而出现流汗、头晕、心跳等躯体不适。因此,通过先进的身心平衡仪,不仅消除这些躯体的不适,调节你的心态,而且让身心达到一平衡的状态,达到我们治疗的终极目标。

6):芳香疗法对恐惧症的治疗

    芳香疗法被认为对治疗紧张恐惧很有效。可试用熏衣草油、蒜莉或蓝菊,在织物上滴上1-2滴,然后吸入或将这些油放入蒸气吸入器或蒸气浴缸中。也可以涂一滴在太阳穴处。通过舒适的芳香氛围让您放下你的心灵的疲惫。

   对于恐惧症的治疗是采用的是综合的治疗,不受限于哪个学派。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于不同症状,不同年龄的恐惧症患者采用的是不同治疗方案,心理治疗是个性化的治。

社交恐怖症主要类型

(一)、根据对象可以分成两类:  

(1)一般社交恐怖症:如果你患了一般社交恐怖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你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你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你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你从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捍卫你的权利。

  社交恐怖症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 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这两类社交恐怖症都有类似的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所。周围的人可能会看到的症状有:红脸、口吃结巴、轻微战抖。有时候,患者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糟糕的结果是,患者会进入惊恐状态。

(2)特殊社交恐怖症: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怖症,你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你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尽管如此,你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怖。推销员、演员、教师、音乐演奏家,等等,经常都会有特殊社交恐怖症。他们在与别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他们需要上台表演,或者当众演讲时,他们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常常变得结结巴巴,甚至楞在当场。

(二)、根据症状,社交恐怖又可细分为许多种:

赤面恐怖

 一般人在众人面前时,经常会由于害羞或不好意思而脸红,但赤面恐怖患者却对此过度焦虑,感到在人前脸红是十分羞耻的事,最后由于症状固着下来,则非常畏惧到众人面前。患者一直努力掩饰自己的赤面,尽量不被人觉察,并因此十分苦恼。患者惧怕到众人面前,在乘公共车时,总感到自己处在众人注视之下,终于连公共车也不敢乘。如有位赤面恐怖的学生患者,对上学乘公共车感到痛苦,便总是在别人上车完毕,公共车快开时才匆匆上车,以此方法避开人们的注目。因为坐下会与别人正面相对,便干脆站在车门口来隐藏自己的赤面。又如一位学生患者,因赤面恐怖不能乘公共汽车,只好坐出租车或干脆步行。在必须乘公共车时,就事先喝上一杯酒,使别人认为他脸红是喝酒所致,以此自我安慰,或拼命奔跑急匆匆上车,解开衣服的纽扣,用什么东西煽着风,让别人相信他脸红是由于奔跑所致,以掩饰赤面。上述症状在正常人看来似乎很可笑,但对患者来说却象落入地狱般痛苦不堪。他们觉得不治好赤面恐怖症状,一切为人处世等都无从谈起。

视线恐怖

 患者主诉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正视对方,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的视线相遇就感到非常难堪,以至于眼睛不知看哪儿才好。患者一味注意视线的事情,并急于强迫自己稳定下来,但往往事与愿违,终于不能集中注意力与对方交谈,谈话前言不搭后语,而且往往失去常态。

 有的视线恐怖患者与许多人同在一个房间时,主诉不能注意自己对面的人,而强迫得注意旁边其他人的视线,或认为自己的视线朝向旁边的人而使其感到不快。结果患者的精力无法集中于对面的人。有的学生患者在上课时,总是不能自已的去注意自己旁边的同学,或总感到旁边的同学在注意自己,结果影响了上课,并给自己带来无比的痛苦。  

表情恐怖

 患者总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或被人看不起,对此慌恐不安。表情恐怖多与眼神有关。患者认为自己眼神令其他人生畏,或认为自己的眼神毫无光彩等。有一位表情恐怖患者,他固执的认为自己的眼睛过大,黑眼球突出,这样子被人瞧不起,又认为自己的表情经常是一副生气的样子,肯定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他冥思苦想,竟然使用橡皮膏贴住自己的眼角,认为这样就会使眼睛变小,但眼睛承受极大的拉力,非常痛苦,也很难持久。最后,患者下决心动手术,当然没有一个眼科医生会给他做这样的手术。还有一位患者,他认为自己总是眼泪汪汪,样子肯定很丑,竟找医生商量是否能切除泪腺。另有一位公务员,他认为自己说话时嘴唇歪斜,给人带来不快,竟因此而考虑辞职。有的患者认为自己笑时是一副哭丧相,有的患者则认为自己眉毛、鼻子长的象病态的样子等。有个女同学在和别人开玩笑时,听别人说自己的脸长的像一副假面具,从此他对自己面孔被加注意,不知如何是好,最后甚至不愿见人了。  

异性恐怖

 主要症状与前几种情况大致相同,只是患者在与异性或者自己领导上级接触时,症状尤其严重,感到极大的压迫感,不知所措,甚至连话也说不出来。与自己熟识的同性及一般同事交往则不存在多大问题。

口吃恐怖

 口吃恐怖可归类于社交恐怖的一种。患者本人独自朗读时,没有什么异常,但到别人面前时,谈话就难以进行,或开始发音障碍或才说到一半儿,就说不下去了,患者对此忧心忡忡,因不能顺利地与人交谈而感到自己是个残缺的人,终于因此而非常苦恼。

三、流行病学调查

日本的森田正马教授是世界上最早报道对人恐怖症的学者,他当时谓之“赤面恐怖”。日本对人恐怖症的发病率占神经症的30%,关于对人恐怖症症状的报道也是最详细的。如:対人緊張、 視線恐怖、自己視線恐怖、正視恐怖、横目恐怖、醜形恐怖、赤面恐怖、表情恐怖、自己臭恐怖、会食恐怖、唾液嚥下恐怖等等。森田疗法也是目前治疗对人恐怖症最有效的心理疗法。

在美国,社交恐怖在人群中占12~13%,即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他一生的某个阶段或是终生被这种恐怖带来的焦虑困扰着,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交往和个人发展。它和抑郁症以及酒精依赖,并列为美国社会三大危害,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台湾地区患社交焦虑症者的普遍率为1/10。中国台北市立疗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林世光表示,社交焦虑目前已可有效治疗。该症患 者90%以上是在20岁以前发病,有约40%个案可能在青少年或学童年龄发病。其中青年或成人患者高达近20%,因有药物或酒精滥用等,可出现忧郁症状,多数并发其它畏惧症。该病除造成较严重的功能障碍外,病程中自杀危险性比一般公众高5倍。c-vP;m
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面临着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不适应现象日益加剧,社交恐怖症也猛增起来。虽然迄今还没有全国性的流行病调查报告,但从我们日常的门诊业务中已不难看出,社交恐怖症所占的比例,几乎占心理疾病的20%,仅次于抑郁症和焦虑症。如果以年龄划分,则社交恐怖症是青少年心理障碍中的首发疾病。

四、发病机制

 种种发病的迹象表明,社交恐怖症不单是心理问题,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的。

 上海“社交焦虑症”研讨会主讲人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著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德•西汉(David•sheehan)说:社交恐怖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又称血清素)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以控制人的情绪。如果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焦虑情绪。

 另外,专家们还提出了另一种新的观点,即社交恐怖症可能源于家族遗传或经历过某种精神创伤和窘迫生活事件。

 任何一个发病的人,在经过对病史的调查分析后都会发现其真正的发病背景:家族、性格、教养环境和方式,童年创伤与经历,特别是青春发育期的性教育和由性而产生的压抑等都有关联。在社交恐怖症中,表现为恐男、恐女,还有“色目”恐怖的患者基本上均源于青春期的性压抑。

 家庭背景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要么就是搬家过多。或者是心理上的原因所致:自尊心太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就是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过分肥胖或长有严重痤疮等。

  有些孩子,生活中常受到父母的批评,有时只是因为一个小小过错而遭到父母过分严厉的训斥,甚至受体罚;有时则因为父母情绪不好而毫无道理地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这种家庭里,心里便产生惧怕心理,孩子甚至不能辨别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孩子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之中,他们从父母的行为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己很无能,总是做错事,是个一无是处的孩子。这类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程度不等的社交恐惧倾向,严重者会成为社交恐惧症患者。患了此病,无法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会变得内向、孤独,人生观也变得消极、悲观。

 如果把我们国家的社交恐怖症与美国的社交恐怖症比较,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就在于,我们有关性的问题多,而他们主要是家庭和性格问题。另外在症状表现上,也有所不同,比如中国的社交恐怖症中的视线恐怖、异臭恐怖、做作恐怖(即见人挤眉弄眼,躯干僵直,强颜欢笑,扭捏不安等)较多,而美国人在公共厕所当众小便,面对推销员的强行推销、演示或演讲的恐怖多,显然这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细小的生活事件是构成社交恐怖症的诱发因素,如初次进入大场面,初次相遇异性,在人前丢丑,意外的躯体暴露,骤然被推举上台以及意想不到的惊吓等。

  国内外专家都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患社交恐怖症的同时,有些患者常并发其它类型的精神疾病。它的同病率比其它心理疾病要多,比如最多并发的有抑郁症、疑病症、躯体变形感,以及人格障碍或不典型的分裂症等。

 大多数社交恐怖症患者到门诊就医时,其病程多半已达数年乃至十数年之久,直到恐怖已严重干扰到生活时才想到治疗。而中年以上的患者较少,并不是说他们的社交恐怖症已愈,主要是他们在长期痛苦的情况下,已经从心理上适应并接受了它,比如一位老人,从十几岁就不敢当众小便,五十多年一直不上公众厕所,非去不可时也采取女式蹲法。一旦习以为常,那种恐怖感就如同虚设了,其它疾病也基本如此,说明长期对疾病的适应,也相当于一种持久的行为疗法。

五、社交恐怖症的治疗

治疗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心理疗法,催眠疗法内观疗法对社交恐怖症有较好疗效;

 第二种药物治疗。目前用于治疗社交恐怖症的药大约有以下几大类,按药物问世的先后顺序有:抗焦虑药(安定类)、不可逆性甲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类)、β受体阻断剂(以心得安为代表)、三环抗郁剂(以氯丙米嗪为代表)、四环抗郁剂(以马普替林为代表)、丁螺环酮、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以赛乐特为代表)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再摄取抑制剂(SARI)(以博乐欣为代表)、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类)  以上9种都可以用于治疗社交恐怖症,至于哪种药更适合于某个患者,当然要由医生认定。药物治疗只是暂时消除症状,治疗效果持久巩固,必须进行心理治疗,坚持生活锻炼。

©发现者心理人生讨论区 -- 发现生活的经藏,启迪人生的智慧 

你是否患有社交恐惧症,得由精神科医生来进行判定,一般可用以下的专业测试表来进行测试得知:

1、我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讲话。        答:(1 2 3 4 )
2、在人面前脸红我很难受。         答:(1 2 3 4 )  

3、聚会及一些社交活动让我害怕。     答:(1 2 3 4 )  

4、我常回避和我不认识的人进行交谈。   答:(1 2 3 4 )  

5、让别人议论是我不愿的事情。      答:(1 2 3 4 )
6、我回避任何以我为中心的事情。     答:(1 2 3 4 )
7、我害怕当众讲话。                   答:(1 2 3 4 )
8、我不能在别人注目下做事。        答:(1 2 3 4 )  

9、看见陌生人我就不由自主的发抖心慌。  答:(1 2 3 4 )
10、我梦见和别人交谈时出丑的窘样。   答:(1 2 3 4 )

记分方法:

  每个问题有4个答案可以选择,它们分别代表:1、从不或很少如此;2、有时如此;3、经常如此;4、总是如此。根据你的情况在上表中圈出相应的答案,此数字也是你每题所得的分数。将分数累加,便是你的最后得分了。
  (1-9分)放心好了,你没患社交恐惧症。(10-24分)你已经有了轻度症状,照此发展下去可能会不妙。(25-35分)你已经处在社交恐惧症中度患者的边缘,如有时间一定要到医院求助精神科医生。(36-40分)很不幸,你已经是名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了,快去求助精神科医生,他会帮你摆脱困境的.

行为主义的心理咨询是以学习理论和行为疗法理论为依据的心理咨询,认为人的问题行为、症状是有错误认知与学习所导致的,主张将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着眼点放在来访者当前的行为问题上,注重当前某一特殊行为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以促使问题行为的变容、消失或新的行为的获得。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但对心理治疗产生较大影响的却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条件反射理论

条件反射理论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咨询或行为疗法的根据,这一原理是由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创立的。

 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无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但是,如果给狗以铃声时即喂以食物,这样结合多次之后,每当铃声一响,虽然食物并未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这时,原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的刺激物--铃声,变成了引起唾液分泌这种无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的信号,转化为信号刺激物,引起唾液分泌。这就是条件反射原理。但是,如果形成的条件反射不予强化和保持的话,就会产生条件反射的消退现象。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人的很多行为。人的日常生活极其复杂多变,但人可以随机应变,首先就在于人因为条件反射而处于一种自动化了的或半自动化了的状态。但是,如果这种条件反射产生负面作用的话,就会引起强迫症状,焦虑或不安发作,或也会形成某种弊病。不良习惯、辍学或恐怖多由此形成。对于在无意识中的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弊病、恶习或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在治疗和咨询时可以使用反条件刺激予以清除和击退。行为主义关于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的消退、奖励、惩罚、反馈、模仿、替代强化等概念和原理,行为主义心理咨询疗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二)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斯金纳在实验箱内放一只处于饥饿状态的老鼠,老鼠在箱内乱窜时,偶尔按压了一下能掀动食物的横竿获得了食物,强化了几次之后,条件作用就迅速形成了。踩竿反映是对环境"操作|"因此称其为"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主要区别在与:前者是一个反映-刺激过程,而后者则是一个刺激-反映过程。斯金纳在人的被试中开展实验研究证明,人的反映可以用语言声音或手势代替具体的强化物。同时,在实际治疗中,只要治疗者对期望的某种行为予以奖励,这种行为就会获得强化,反之就会消退。若施以惩罚,则会加快消退的速度。

(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学习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和建立条件反射一样,榜样学习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1注意:榜样的特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2记忆:将榜样特征、内容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必要时再现。在保持过程中应不断再现榜样的表象。
3认同:学习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入自己的行为之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 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 不断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一定的型态。

(四) 条件强化的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一种在心理疗法中经常使用的条件强化方法--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疗法的一项基本技术,由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所创立。

例如在治疗恐惧症时,人为地引起与恐惧相矛盾的情绪反映,通过逐步递增引起恐惧反映的情境,增加耐受能力,达到消除恐惧反映的效果,这就是系统脱敏法的机理。如在对恐高症进行治疗时,可以将地上的状态到高处的状态分为十个阶段,依次排列焦虑不安层次(从引起最轻微的焦虑不安到引起强烈焦虑不安的恐惧的排列):1站台、2横断人行道桥、3从高层楼的下面向上看、4从比较低的楼窗向下看、9从楼房的螺旋阶梯上走下来、10高层楼房的建筑现场等。在训练病人或来访者松弛全身的同时,给其分阶段地放映以上各阶段的电影或录象。成功的关键是来访者能否从情景中走向现实情景,如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景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不安情绪就不再出现,治疗即为成功。

除系统脱敏法之外,行为疗法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如主张训练法(在人前能够自我主张的训练方法)、情动心像法(提示一些影像印象等)、强化法(如经常表扬的方法)、思考停止法(头脑中想象做不好的事实大声说"停止")、想象厌恶疗法(将欲戒除的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某种惩罚性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作用,达到戒除或减轻目标行为的目的)等。

(五)缘起解构治疗法

从缘起观解构法着眼,解构各种心理活动生起的因缘(条件)及过程,来说明一个行为是如何生起的。行为主义只关心行为,认为行为纯粹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的,并受到行为后果的制约,而对内在的心理现象不感兴趣,否认动机、思维、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对行为的影响。这种观点与佛教非常相似。佛教认为,人只是行为的载体,而不是行为的主体。一种行为的发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基本上都是外在的,佛教称之为因缘。当有关的因素或条件具备时,行为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人们往往以为,行为是由发出的,其实这是幻相。是不存在的,就算真的有,这个也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是受因果律支配的。在佛教和行为主义看来,人是没有精神自由的,人的行为完全受外界因素的制约。这些外界因素不但包括(即条件刺激),还包括(即行为后效)。想通过主观努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不可能的,许多患有行为障碍(和心理障碍)的病人都很想改变自己,但总是改变不了,原因就在于此。要想改变行为,必须从前因后果入手,随着因和果的改变,行为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改变。

   正规的行为治疗总是先做行为分析,找出前导事件和行为后效,然后予以消除。消除前导事件的方法有:(1)阻止它发生,或不让病人接触它;(2)改变前导事件即条件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交互抑制法来实现。消除行为后效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不让它发生。这样一来,异常行为就会明显减轻。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在线咨询专家。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理念-荣誉资质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10-2030 ruix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润心心理咨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万云网络

咨询1: 咨询2:

咨询服务热线

0898-32695002

在线咨询